发布平台
首页 | 师资队伍 | 群医学学科研究团队

群医学团队简介


王辰院士领衔的群医学团队主要研究方向为群医学、慢病及感染性疾病群医学、卫生经济学、卫生体系学、呼吸病与危重症医学、烟草病学、生命伦理学以及卫生政策、全球健康。近三年来,群医学研究团队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Lancet、JAMA、BMJ、Cell、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等期刊发表系列学术论文349篇。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科研项目70项。

一、团队概况

群医学团队负责人为王辰,团队成员包括胡盛寿、顾东风、林东昕、王健伟、翟晓梅、Till Bärnighausen、曹彬、邵瑞太、乔友林、单广良、杨维中、张敏、肖丹、王婧、陈思邈、冯录召、江宇。

    二、团队负责人及核心成员介绍

一)王辰

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世界卫生组织结核病战略和技术咨询专家小组成员,全球抗击慢性呼吸疾病联盟副主席,全球慢病联盟董事会成员。《柳叶刀》新冠肺炎委员会成员。长期从事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临床、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呼吸病学、公共卫生和卫生政策研究等。在New Engl J MedLancet 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260余篇。

(二)胡盛寿

中国工程院院士,心血管外科学专家。湖北省武汉市人。1982年毕业于武汉医学院医疗系(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1989年获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现北京协和医学院)外科学硕士学位。现任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院长,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创新团队学科带头人,美国心脏病学会会员,美国胸外科协会会员,法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曾任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主任委员、亚洲胸心血管外科医师学会轮值主席。

胡盛寿教授长期从事心血管外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建立了我国冠心病外科微创系列治疗技术,开拓了复合技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新模式;创建我国首个心血管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取得了从心肌细胞再生到心脏移植和人工心脏研制的系列研究成果;创立了主动脉-肺动脉双根部调转手术(DRT,显著提高了我国复杂先心病治疗方面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先后承担了国家“973”项目、“863”项目、支撑计划项目等研究课题,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47篇,其中SCI收录论著104篇。

(三)顾东风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代理副校长、讲席教授。曾任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副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副院长。现为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副会长、世界卫生组织心血管和慢性病防治专家、国家健康中国行动专家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咨询委员会医学学部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咨询委员会药学-卫生健康与环境-生物医学工程与信息学部副主任。

预防心脏病学与流行病学家。长期从事心血管等慢性病的流行病学、人群防治和遗传病因研究。先后承担国内外多个重大项目,牵头大型队列研究,揭示我国心血管病流行趋势、创建我国心脑血管病风险预测模型,制定指南提出防治策略和措施。构建高脂血症和冠心病遗传特征谱,创建了冠心病基因组风险评估模型,推进了冠心病精准医学研究。获得国家16项发明专利授权、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发表 SCI 论文330余篇,研究成果被国内外防治指南和权威教科书及世界卫生组织专著等广泛引用。

(四)王健伟

医学博士,1992年毕业于山西医学院,获医学学士学位;1995年、1998年分别毕业于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获医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988月至20062月,历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20062月至今,历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简称院校)病原生物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教授(长聘)、博士生导师,克里斯托弗梅里埃实验室主任、所长助理、副所长、院校科技管理处处长。20196月任副院校长、党委常委。

主要从事重要呼吸道病毒感染致病机制与防治研究。曾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首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多项人才计划项目支持。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总体组成员、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专家组成员。中华预防医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常务理事、Biosafety & Health杂志执行主编。先后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近20项,作为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近100篇,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6项。

(五)翟晓梅

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生命伦理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特聘教授。美国海斯廷研究中心研究员。世界卫生组织全球基因编辑伦理专家委员会成员、国际干细胞学会伦理委员会委员。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委员、国家卫健委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教育部科技伦理委员会委员、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协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生命伦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遗传学会伦理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伦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医学会伦理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卫生法学会副会长。任《台灣醫學人文學刊》(Formosan Journal of Medical Humanities)、BMJ中文版编委会、医学哲学杂志等学术刊物编委。著有《死亡的尊严》,主编《生命伦理学导论》(北京高校精品教材立项项目,第一版、第二版)、编著《公共卫生伦理学》。主译WHO授权中文版《国际健康研究中的伦理学问题案例汇编》,主译《生物技术与生物政策》;合译《安乐死与医生帮助自杀》等著作和译作,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

(六)Till Bärnighausen

海德堡大学亚历山大··洪堡教席教授;海德堡医学院全球健康研究所(HIGH)主任;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兼职教授;南非夸祖鲁-纳塔尔的威康信托基金会非洲健康研究所高级教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名誉教授。Bärnighausen的研究包括开发和测试有医疗需求的人群的健康干预措施。主要专注可以在社区和初级保健层面实施的干预措施,例如社区卫生工作者计划新型自我保健方法2015年,Bärnighausen博士获得了德国最高级别的国际科学奖——亚历山大··洪堡教授奖。Bärnighausen博士是家庭医学的专家,并拥有人口与国际健康(哈佛)和医学史(海德堡)的博士学位;健康系统管理(LSHTM),金融经济学(SOAS),创新和企业家精神(巴黎HEC)的硕士学位。已发表500多篇同行评审文章,其中包括《科学》《科学转化医学》《PNAS》《柳叶刀》《BMJ》和《公共科学图书馆· 医学》。其作品已被引用71000多次,H因子为97,并被评为Clarivate Analytics /科学网的高频引用研究员

(七)曹彬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作为第一/通讯作者(含共同)发表SCI论文129篇(其中N Engl J Med 4篇、Lancet主刊6篇,Lancet子刊2篇),他引3.3万余次,5篇论著居领域内ESI高被引论文前1‰4项成果写入WHONIH指南;主持或执笔制订指南规范7部;主编专著6部。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项;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全国创新争先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杰出呼吸学术贡献奖和吴杨医学药学奖等。

曹彬教授带领团队从呼吸感染病原变迁中凝炼并开创我国成人病毒性肺炎研究新领域,系统研究临床特征、发病机制并提出原创性理论,牵头抗病毒临床试验并制订治疗方案,多项创新成果改善临床诊疗实践,代表中国参与制订WHO新冠优选药物研究方案和诊疗指南,带领团队入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药多学科交叉创新团队,是我国新一代呼吸感染领域领军人。 2021年《柳叶刀-传染病》评价曹彬教授为呼吸感染领域国内和国际领导者Lancet Infect Dis 2021)

已累计培养博士研究生(毕业)10人,硕士研究生(毕业)10人;目前在读博士研究生15人,硕士研究生7人;在读博士后1人。所指导的学生取得了优异的学术成果,2018届博士研究生周飞在柳叶刀杂志发表相关研究成果,且论文入选2020“中国高被引学者,获2021年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2020届博士研究生王业明所撰写的博士学位论文获首都医科大学2020年优秀博士论文,同年获北京市优秀博士毕业生,获2021年中日友好医院优秀住院医师,获2021年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2022届博士研究生黄立学获2021年国家奖学金。

(八)邵瑞太

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特聘教授,世界卫生组织慢病预防控制资深专家,慢性病政策、研究和创新牵头人,曾任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和原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副司长。目前主要社会兼职有国家卫健委疾病预防控制局疾病控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国际慢病智库专家组执行组长,国家呼吸病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英国爱丁堡玛格丽特皇后大学国际卫生和发展研究所非洲与中东地区慢性病防治战略研究顾问等。

(九)乔友林

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特聘教授,国家人事部来华定居专家、北京市归国华侨、1997年应聘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跨世纪学科带头人。还为中国癌症基金会副秘书长兼项目部部长、WHO全球消除宫颈癌专家组成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博士指导教师、北京协和医学院教学名师、中华预防医学会慢性病防控国际智库专家、国家卫健委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首批专家。先后就读和工作于四川医学院、大连医学院、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公卫学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家癌症研究所(NCI/NIH);癌症人群预防和控制领域的专家,通过多学科及全球合作开展了多种癌症的病因学、一级预防(包括疫苗)及早诊早治研究。帮助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癌症预防和控制研究工作。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五项省部级二等奖;作为第三完成人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和三项省部级一等奖。共发表科学论文630多篇,其中SCI论文340多篇,累计影响因子超2550,被引频次21720多次,h指数75。连续8年(2014-2021)进入医学领域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Elsevier)。2021年全国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术影响力百强排名前第15名。

(十)单广良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学院,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协和教学名师。主要研究方向:自然人群队列研究,国民健康和基本生理参数标准研究;多中心临床研究等;现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重点专项京津冀区域自然人群队列研究。曾主持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重点项目、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重点项目、863计划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现任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研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数据分析分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卫计委重症医学质控评价中心组成员、国家呼吸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脑肿瘤登记平台方法学专家顾问、国家精准医学研究大数据处理和利用的标准化技术体系建设专家组专家、国家精准医学研究大数据管理和共享技术平台建设专家组专家。长期从事国民健康参数及标准研究、自然人群队列研究和临床研究评价等相关研究。常年亲赴青海和贵州等11个省区的城镇和农村现场,应用统一的国际金标准的诊断设备和标准,获得了11个民族人群121项(血常规、血生化、身体成分和心肺功能等)重要生理指标数据。负责了2009年我国糖尿病患病率调查和2012年国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的研究设计和数据分析等工作。2019年以来,发表SCI论文近百篇。

(十一)杨维中

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特聘教授,现任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执行院长。曾任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目前主要社会兼职有国务院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应急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长,国家免疫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全球华人公共卫生协会秘书长。

近年来主持国家传染病科技重大专项研究课题、中国医学科学院创新工程传染病防控研究课题等多个科研课题。2020年以来,作为国家新冠肺炎专家组成员、中央指导组专家,带领团队重点开展新冠的流行病学及防控对策与措施研究。在非典、禽流感、流感大流行、麻疹、脊灰、新冠等传染病的监测预警及防控,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在群医学学科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深入的科学研究和实践。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LancetBMJ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主编出版英文专著Early Warning for Infectious Disease Outbreak: Theory and PracticeInfectious Disease in China The Best Practical Cases。主编出版中文专著《卫生应急管理》《中国卫生应急十年》《传染病症候群监测与检测技术丛书》《中国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史》《一带一路国家传染病风险评估及对策建议》等学术著作。主译协和医学院系列规划教材《群医学》。

杨维中教授曾获10项科技奖,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2017年)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14年)各1项。

(十二)张敏

从事职业健康防护31年,长期致力于国家职业病防治体系、规划、法规、标准研究、国际职业健康法律标准、职业病名单研究;承担国家、国际众多职业健康相关科研、工作项目;牵头研究并起草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牵头起草国家重点职业病哨点监测国家项目技术方案、牵头研究并起草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体系;分别在各个层面做职业危害预防控制试点干预;引进多个国际组织职业危害预防控制工具包,并致力于推动落实,改善工作场所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200篇,翻译、编写译著作、著作20余本。自2003年起先后担任国家三届职业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委员兼任秘书长、副主任委员兼任秘书长。目前担任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熟悉企业职业健康防护体系和机制。发起成立中国性病艾滋病协会医护人员职业健康防护专业委员会,推动医护人员职业健康防护,在国内外发挥引领作用。长期与国际劳工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总部、西太区和北京办事处、北京局合作。作为世界卫生组织ICD-11全球职业病工作组、国际劳工组织国际职业病名单、职业病诊断标准和接触标准标准核心专家组成员十余年,多次受邀参加国际相关学术组织活动并做大会发言,活跃在国际职业卫生舞台,对于国际职业卫生事业做出了应有贡献。作为第一起草人,起草9项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并得到国家发布,为国家职业危害预防控制提供了技术支撑。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七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作为联合国多个国际组织咨询专家、国家多个部委、中华全国总工会、农工党中央等智库成员发挥专家高级咨询作用。201811月,作为6个专家之一,参加孙春兰副总理职业健康防护专家座谈会,提出对业病防治法律进行修改、加强国家职业病防治体系建设,并加强医护人员、警察等重点人群的职业健康防护的建议,得到中央领导采纳,相关建议通过全国政协提案、国务院等途径写入到相关法律。由于在国家职业卫生体系建设、职业病防治规划、标准、参政议政、脱贫等方面对国家的贡献,多次获得国家卫生部门、农工党中央、农工党北京市、北京教委等表彰。20175月从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为学科带头人引入北京协和医学院,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创立了环境与职业健康二级学科,2019年开始正式制定环境与职业健康专业研究生培养计划,目前在读硕士6名。20207月,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挂牌成立,环境与职业健康学科是重点发展学科之一。

(十三)肖丹

肖丹,医学博士,研究员,教授,副主任医师。中日医院烟草病学与戒烟中心主任、呼吸中心副主任。肖丹教授团队长期从事烟草病学与呼吸疾病防控研究。在王辰院士的带领下,牵头组织编写并更新历版《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与《中国临床戒烟指南》;首次明确我国烟草依赖与小气道功能障碍的流行情况;主持开展多项国际、国内多中心戒烟临床研究,进一步规范了我国戒烟门诊的建制与技术流程并在全国推广;牵头开展我国移动戒烟项目;积极培养烟草依赖专业队伍;普及吸烟危害健康知识,积极传播烟草依赖是一种慢性致死性疾病,需要治疗的理念。研究成果获得国家卫健委与世界卫生组织赞誉。

(十四)王婧

博士生导师,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专业,博士毕业于美国罗彻斯特大学病理学系。2013年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后,进入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病理生理学系任研究员。2021年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副所长。共发表第一或通讯作者(含共同)SCI论文41篇,总影响因子384.5,包括:Nat MedCirculationCirc ResNat CommunAllergy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等,申请专利十余项。先后获得中国生理学会张锡钧基金全国青年优秀生理学学术论文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第二署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世界健康峰会“Young Physician Leaders Program”(中国唯一),2021年受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十五)陈思邈

德国海德堡大学医学院群医学、经济与政策研究团队负责人,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客座教授,德国洪堡学者。其研究受到德国洪堡基金会,德国科学基金会(DFG, German Research Foundation),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以及泛美卫生组织等资助。在Lancet, JAMA, BMJ, Lancet Planetary Health,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Health Affairs, 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论著60余篇。现任《柳叶刀》新冠肺炎疫情委员会委员、德国国家奖学金基金会教职。学术兼职包括曾任世界银行、泛美卫生组织、中国工程院和巴基斯坦人口委员会等有关机构顾问。获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学士学位,哥伦比亚大学管理科学专业硕士学位,哈佛大学全球健康与人口专业博士学位。

(十六)冯录召

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流感、人感染禽流感、新冠等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疾病负担、疫苗政策和防控策略研究。共发表中英文论文160余篇,其中第一或通讯作者在LancetLancet Public HealthNature CommunicationsEngineering等期刊发表7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奖励8项。

兼任世界卫生组织免疫专家咨询委员会流感疫苗专家组成员,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疫苗与健康分会第一届会长,中华预防医学会流感预防控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呼吸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常委,《Intelligent Medicine》《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等期刊编委。

(十七)江宇

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党支部书记、副院长。中华预防医学会流行病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委员会常委,中华预防医学会慢性病预防与控制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常委,国家传染病重大专项接续战略编写组专家,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首批成员,国家卫生健康标准委员会委员。《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编委、《Global Health》杂志编委、《中华疾病控制杂志》常务编委等。北京协和医学院优秀教师,指导研究生38名。

近年来承担数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 Nature子刊,BMC Medicine等国际国内权威杂志上发表科学论文百余篇。参编出版《流行病学》大参考第三版,《中国公共卫生理论与实践》,《循证医学基础》第二版,《临床流行病学》等学术著作。